【郑老师教育】济南中小学生将新增一门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郑老师教育】济南中小学生将新增一门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8月31日,山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并从2026年起,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郑老师教育)
详细内容解析
支持中小学校开发人工智能教育校本课程,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至少提供1个包含人工智能内容的课后服务项目。
⭐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校统筹科学、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课时,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1—2年级每学年安排不少于6课时、3—9年级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普通高中将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必选内容,实现中小学生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全面普及。
⭐鼓励中小学校应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业辅导,培育200所左右人工智能应用领航校。
⭐加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AI试验场”资源使用力度,在山东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人工智能教育”专栏,指导中小学校创新性学习转化,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年均上传跨学科融合课例不少于6节。
从信息科技、科学、数学等学科遴选有兴趣、有基础的教师,组建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支持中小学校通过公开招聘、转岗培训等方式充实优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
利用3—5年时间,在中小学培养100名左右省级人工智能卓越教师,2000名左右市、县(市、区)级人工智能骨干教师,1000名左右人工智能教育首席信息官,其中乡村教师均占一定比例。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2个人工智能名师工作室。
实施薄弱区域(校)帮扶计划,构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市域协作—县域联盟—校际互助”帮扶机制。
积极协调专家资源,采取校外导师制、聘任AI副校长等方式,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人才支撑。
2026年起,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有效路径,强化“中学生脱颖计划”、“小院士”培养计划和各类比赛活动结果运用,组织有潜力的学生参加“齐鲁英才计划”、“齐鲁科学营”等,进入高校实验室参与人工智能科研课题研究实践。
(郑老师教育)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山东教育社、济南日报
-
一堂好课背后的故事
背后的故事